我院第三期影视沙龙于11月26日18点30分在41号楼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影视沙龙放映的是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经典影片《秋菊打官司》,2011级法学系研究生、2010级和2011级法学本科生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期影视沙龙的点评教师为我院法学系刘沫茹副教授。
《秋菊打官司》作为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之一,曾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影片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浪潮正风起云涌,而这股春潮也同时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习俗和生活方式,滋生出除旧布新、接纳新事物的勇气。影片用秋菊打官司这一小小的视角,展示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农村浓郁的乡情民貌。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要个说法,村长拒不认错;秋菊由此从乡到县、从县到市,一次次踏上漫漫的告状之路……
观影过后,刘沫茹副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
刘老师首先对本片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分析。本片主要人物有三个:秋菊,丈夫万庆来及村长王善堂。主人公秋菊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典型西北农村妇女,她勇敢、执着、不畏权势,要个“说法”的坚定信念支撑她克服困难走出大山去寻求正义。万庆来做为丈夫,从开始对妻子告状的支持,到得到了赔偿后的妥协,到后来不能承受村民议论而强烈反对秋菊上告,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安分守己、胆小怕事的传统农民形象。相形之下,秋菊代表了新时代具有民权意识的觉醒农民,对人格、尊严有着更为清晰的精神上的诉求。村长则是旧势力的代表,他维持脸面、傲慢无礼、拒不认错,是一个令人厌恶的无礼无法的角色;而当秋菊难产的时候,村长又冒雪骑车找人帮忙,及时挽救了秋菊和孩子的性命,人性的善良在这里凸显出来,其人物形象勾勒得真实而复杂,饱满而立体。
其次,刘老师对影片所展现的乡土秩序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和碰撞进行了深入挖掘。在乡土秩序中,村长、长老是权力的代表,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结关系的纽带,面子是最为重视和追求的东西。而在现代秩序中,国家机关是权力的集中体现,评判行为的标准是法律,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是平等合作关系,利益是人们的追求。在片中双方责任非常清晰的前提下,村长愿意赔钱,但为了维护村长的面子和权威,至始至终不愿正视和承认自己行为的违法性;而秋菊不能接受赔钱了事,只能通过现代文明、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一个乡土秩序内她无法解决的问题。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简单地以秋菊的胜利来告终,而是在片子的最后,让这两套体系的碰撞到了极其尴尬的地步。在村长不计前嫌半夜抬难产的秋菊去生孩子之后,秋菊真诚地邀请村长来喝满月酒,村长也高兴地在家隆重准备,这将是相逢一笑尽释前嫌的最好机会。可是在喜乐热闹的气氛中村长却被抓走了,因为按法律规定,村长的行为违法且必须要受到制裁。秋菊要的“说法”最终得到了,尽管以一种她自己也感觉震惊迷茫的方式。但法律的进程自有其走向,已经不在她所能预料和控制的范畴了。这是本片的高潮,也是这两种体系的最激烈的碰撞与冲突;影片就此以秋菊的尴尬结束,留给人们深深的思索。
接下来,刘老师评析了影片的拍摄风格。该片叙事简单,情节平凡,整体运用写实手法,并高频率使用了全景中景镜头,展示出一种地道、淳朴、近乎偷拍似的自然生活状态,对农村生活的描画达到了极为真实的效果。虽然选择的拍摄季节是寒冬,但导演仍没有放弃对画面美感的追求,屋前红光溢彩的辣子在皑皑白雪中形成了强烈对比;村民家里、市集、旅店等场景和人物充分展示了世间百态,富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影片点评后,刘老师与同学们就秋菊要的“说法”到底是什么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对秋菊追求的“说法”进行了解读,并在探讨中逐渐达成了共识。“说法”,即正义和公理,在法治社会中表现为每一位公民应当依法享有并切实受到法律保障的人权、平等和尊严。最后第三期影视沙龙在一张充满笑脸的合影中定格下来,在场的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刘沫茹副教授精彩而富有哲理的点评,影视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