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 许勤、晏文荻报道)7月17日晚7时30分,必威人文讲坛“田野与理论反思”暑期系列讲座第三场在腾讯会议平台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李天朗讲师主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候选人王海潮受邀主讲,必威副教授于涛、云南大学副教授何海狮担任与谈人。
王海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人类学系在读博士,数字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助理讲师。曾多次在国际与国内的会议和学术研讨中发表学术报告,其研究领域包括经济人类学、数字人类学、发展人类学多个方面。同时,她还关注数字基础设施所带来的特定群体(微商)中的关系和价值的变迁。
首先,王海潮介绍了自己的相关博士研究,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调研地与调研中的方法论问题。随后,她对期望在田野中多样的社会关系及价值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其中对去殖民化的研究方法与被研究者如何发声这一方面重点展开。因此,她强调在初入异于研究者本文化的田野地时,这种“他”和“我”之间的关系应当成为首要感受、关注和回应的重点。接着,王海潮以自身的调研经历为例,强调了“位置”的时刻变化这一现象,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自身调研。比如,如何理解和处理“友情”给研究带来的正反并存的影响?如何回应交往关系中所隐含的“伦理需求”——要不要戴女性穆斯林的头巾?最后,王海潮表示,希望通过仔细审视和感受田野中的这些细节和困惑,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志”生产背后的、属于人生活范畴的动态。
讲座结束后,王海潮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学术上的深刻交流。针对西方与本土理论在田野实践中的比较应用、族群机构的关系认识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本土人类学等问题,王海潮分享了她的经验与看法,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